为进一步鼓励我院辅导员及时总结和凝练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我院学生工作队伍从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10月至11月期间,学院精心组织第四届学生工作论文比赛,积极鼓励辅导员队伍撰写和提交论文。
日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张镜怀副教授、刘建涛副教授、高职研究所所长李海、付宏东副教授和学生处副处长胡晶君等5人组成评审团,对收取的19篇学生工作论文进行了严格、认真、细致的评审,最终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
接下来,学院将在“榜样广外艺”2012-2013学年学生工作颁奖大会上对6名论文获奖者进行隆重的表彰。
与前三届的学生工作优秀论文比赛相比,本届参赛论文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丰富、角度新颖、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特点,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探讨范围广。本次论文涉及的学生工作领域广泛:有贫困生指导的,例如江琴老师的《追求主体性的存在——高校贫困生自我的接纳与认同》和《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反思——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杨卫华老师的《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思考》;有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提升或职业生涯规划的,例如阎伟老师的《从语言层面到心理窥探,解构高校辅导员针对问题学生的谈话技巧》、马瑗泽老师的《浅论提高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方法》、陈栋老师的《由见习辅导员考核引发的新时期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思考》和吴楚燕老师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探究》;还有探讨学生管理新模式、学生党建、高职学生心理指导和就业工作的改进等等,探讨范围涉及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2.论文质量高。本次比赛,大多数参评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学生工作实践经历,认真探讨我院学生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格式规范,见解独到,对我院的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黄林林老师的《基于Super生涯发展“拱门模型”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指导研究》、廖金宝老师的《利用微信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郑玄弘老师的《以学长计划为抓手 促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
3.论文体裁多。本次参评的论文体裁丰富,既有理论研究、调查报告分析,又有工作案例分析、研究述评。例如邹磊磊老师的《多元文化视域下广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马韵老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刘新红老师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咨询案例分析》、朱丹老师的《我国大学生生活区教育管理模式述评》。
当然,本次活动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例如个别同志的论文没有按照比赛要求的格式去撰写,缺乏规范性,又如个别同志针对某个方面的学生工作难点,光有问题分析,没有深入的对策研究,或者是研究的主题没有紧贴学生工作实际,对我院学生工作的现实指导性意义不大,还有的论文题目过大,针对性不强,等等。对此,学院也将于近期邀请专家就本次论文比赛的情况,对全体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学工队伍的学生工作科研水平。
总的来讲,此次论文评选活动开展,既是我院学工口同志理论研究水平与业务素质的一次展示,也是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生工作水平的集中探讨。希望广大学生工作者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边工作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的优良作风,及时凝练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院学生工作的发展献言献策。
(学生处:李躜雯/图文)
附:第四届学生工作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江 琴(外语系) 《高校贫困生自我的接纳与认同》
【二等奖】
1.黄林林(学前系) 《基于Super生涯发展“拱门模型”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指导研究》
2.马 韵(中文系)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三等奖】
1.廖金宝(外语系) 《利用微信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2.陈 栋(音乐系) 《由见习辅导员考核引发的新时期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思考》
3.郑玄弘(美术系) 《以学长计划为抓手 促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