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信息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峡晚报政务、学习强国强国号河南科技报、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新闻报道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羊城晚报、南方农村报、今日头条等70余家媒体的关注报道。同时,暑假期间有20万+人次参与了信息技术学院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直播活动,对宣传学校办学品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学院秉承优秀办学传统、长期坚持社会实践育人,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培养家国情怀。暑假期间,信息技术学院南粤党旗红实践队结合专业优势,以“三化”模式推进互联网+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叶剑英故乡梅州走访5处红色基地,开展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为期9天的深度调研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又走“新”。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峡晚报政务综合”刊登了题为“沉浸式乡村红色研学,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的报道;学习强国强国号河南科技报以“走心又走‘新’党史还能这样学”为标题报道了实践队的相关新闻;中国青年网、中华网报道:“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在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中,用好‘学、宣、活、实’四字诀,解锁‘走新+走心’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入心。”中国共青团杂志在官方微博账号、微信视频号、今日头条号分别转载了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强国一代有我在》学党史MV视频;南方农村报、南方+、羊城晚报报道:“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形式,打造‘沉浸式’党史课堂,走心又走‘新’!来看青年学生们在乡村的‘党史直播间’”。中国网、中国日报网报道:“助农直播间在线1w+!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化身主播为老乡‘直播带货’,积极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帮扶周边贫困村民共同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学校官网、校团委官微累积超10次发布实践队相关事迹新闻,形成校内外媒体高度关注、广泛报道的新闻宣传矩阵。


(图:报道截图)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是信息技术学院一支党建先锋队伍,由信息技术学院南粤党建项目组成员组建,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钟之静、辅导员杨雪柳带队。在9天的实践期间,团队先后前往长教村、雁上村,通过云上游、线下研、实地走的方式,积极推动长教村“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通过一次为群众办实事、一次助农带货直播、一次电商创业讲座,挖掘当地各色建筑、饮食、民俗、特色手工艺、名人等文化,形成两篇专题调研报告,为当地“葡萄园”开展助农直播带货,超过1万人次通过直播“云逛”葡萄园,直播间点赞转评高达2万+人次,当场直播销售额超万元,为果农微信群粉丝增加百人。实践团队还通过拍摄多彩乡村微视频广泛宣传长教村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果园变乐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用所学所长服务人民群众,用青春智慧助推乡村振兴,以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献礼百年华诞。
除此之外,南粤党旗红实践队前往叶剑英纪念馆和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结合“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南粤红色资源,依托“党史直播间”和“南粤党旗红”微信视频号,搭建云上“红色课堂”,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生动鲜活的语言将党史故事化、形象化,为群众宣传党的思想,宣讲党史故事。同时,团队还深度挖掘红色故事、红色人物,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用镜头重温党史,用技术传播党情,用行动高举党旗,掀起“学党史”的活动热潮。
为了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鲜活,团队以“青年人讲,青年人听”的理念推进党史学习,打造智慧党建矩阵,构建“互联网+党建教育”新格局。宣讲红色历史,宣传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承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亲临红色场馆,触摸鲜活的革命历史,体会先烈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们“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想法回来”,实践活动取得了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双丰收。
70余家媒体对南粤党旗红实践队进行了相关报道,充分肯定了实践团队的实践表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社会实践,南粤党旗红实践队真正把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让师生从“红色大课堂”“社会大课堂”汲取知识和力量,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王凌辉/文,陈嘉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