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活的“史书”,是党的历史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国家鞠躬尽瘁,从青春到暮年,从热血到余热,始终践行着共产党员这一伟大称谓。他们就是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老党员们。
7月17日,南粤旗红实践队赴梅州市雁洋镇雁上村采访了3名老党员,其中有一位党龄超过63年。一位位老党员真实感人的入党故事和奋斗经历,让在场的青年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面对面对话,推心置腹交流,采用一对一的微访谈党史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更震撼人心。

(图:实践队与老党员合影)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徐敬优是雁上村的一名退休党员干部,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已经过去了48年,每当徐敬优同志回忆起自己入党时的画面,止不住地留下激动的泪水,永远忘不了那一刻的激动,也永远忘不了自己入党时的初衷,作为有着48年党龄的徐敬优激动地说道:“我入党48年了,入党就是想把村里面的工作和群众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1972年,高中毕业后的徐敬优便加入了村里的专业生产队,他在叶剑英纪念馆的后山上种植了几万棵果树,带领五十四名青年在后山奋斗。说到这里,徐敬优目光坚定:“我就是要把那个‘花果山’搞好,所以就写了个申请书,送到村书记那边去了,当时就想着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一名共产党员,把家乡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建设的更好。”徐老还感慨道:“只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日子才能越来越好。”徐敬优选择入党,是为了让自己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来,他也将这五个字贯彻了自己的一生。

(图:老党员徐敬优)
让老百姓幸福就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价值
叶新全是雁上村村委书记,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他谈到:“在整治期间最困难的是环境整治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这几年,农村环境整治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就从环境整治入手,我自己带头,特别是“三迁三拆”方面,该迁的迁,该拆的拆,投入很大,群众也非常支持,并且很满意。”在说到群众很满意时,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据悉,雁上村在今年获得了“优秀基层党组织”,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叶新全表示:“选择入党,既是为群众解决问题。提升群众们的幸福感,是我们的终身目标之一。”作为一名党员及基层村干部,他执着坚守、无言奉献,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做到了从初心到恒心的赓续,实现了从平凡到不平凡的升华。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正是有了像他这样一批批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人民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图:采访雁上村村委书记叶新全)
初心不改,光荣在党50年
在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有一位老先生每天都会朝着叶剑英元帅的塑像敬军礼,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近20年。这位老先生便是叶元帅的堂侄叶选番。当队员们走进叶爷爷的家中,他热情地拿出今年刚刚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向队员们展示,满是激动地向队员们说:“当纪念章戴在我脖子上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无比地激动,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听着叶老的一番话,队员们深受触动,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了一个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看出了一个党员忠于党的信念。从采访中得知,叶老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大半生都献给了祖国,退伍后回到家乡做过运输部门站长等职务,一生恪尽职守。退休后他和家人开了一个小饭馆,叫“叶家饭店”,他说自己虽然做不了大事,但是开饭店也要讲诚信,假日和平时一个价,饭店每年都会被评为“文明饭店”。虽然年事已高,叶选番仍然坚定地表示:“我一定要好好地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全心全意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63年坚守初心,永远跟党走。对于一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而言,红色精神和革命意志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心中。

(图:老党员叶选番)

(图:实践队指导老师与老党员叶选番合影)

(图:队员们与老党员叶选番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千锤百炼的凡人。踏上新征程,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书写更加精彩的新时代华章。
从三位老党员的话语中,队员们深切地感悟到他们对于党的事业依旧热忱和对未来民众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期盼,普普通通的言语诠释着着身为共产党人的光荣和使命。心正则身正,心正则路远。共产党人拥有的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应当向老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优秀品质,始终牢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时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南粤党旗红实践队:杨雪柳、黄桂容、林子添/文,钟志康/图)